CONTACT US
聯系我們機械手將大行其道“黑燈工廠”將成現實
人口紅利的消退,用工成本的上升,發達國家制造業回流以及東南亞低成本競爭的雙面夾擊,都不斷壓縮我國傳統制造業的生存空間。為了降本增效“騰籠換鳥”,由政府力推、企業力行的“機器換人”潮正加快部署,完全由機械手代替人工進行生產的“黑燈工廠”不斷涌現。
浙江在全國率先提出“機器換人”發展戰略。早在2012年年底,該省就提出到2017年3.6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面完成“機器換人”的現代化技術改造。數據顯示,目前該省在役工業機械手總量為3.4萬臺。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凌云表示,自2013年以來,浙江省機械手代替傳統的產業工人數量約為200萬人。
2015年,上海、深圳、河南、湖北、黑龍江等地業相繼出臺了機械手扶持政策。廣東省提出,未來3年工業技改投資9430億元,推動19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“機器換人”。其中,據東莞市政府報告顯示,截至2016年9月東莞已有1485個項目申報“機器換人”專項行動,項目完成后,勞動生產率平均提高1.7倍,減少用工約8.7萬人,單位產品成本平均下降11.1%。
2016年,“機器換人”潮向更多省市蔓延。《河北省關于支持企業技術創新的指導意見》提出,到2020年推廣應用工業機械手1萬臺。《重慶市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方案》提出,到2020年力爭建成10個數字化工廠、100個數字化車間和1000個智能生產單元。福建則提出,機械、船舶、汽車、輕工、紡織、食品、電子等省級重點工業行業逐步實現“機器換工”;到2020年該省累計實施“機器換工”1萬臺(套)以上。
在政策推動下,越來越多企業紛紛開展“機器換人”行動。2011年,富士康CEO郭臺銘公開宣布了“三年百萬機械手計劃”。據報道,富士康自動化技術發展委員會總經理戴佳鵬日前表示,公司將分三個階段完成自動化中國工廠的生產工作,最終目標是實現工廠整體的全自動化運作。目前,富士康在成都、深圳和鄭州的工廠都已進入第二階段或者第三階段;先后共有10條全面自動化的生產線部署了超過4萬臺自主研發的Foxbot機械手。
家電企業也是智能制造的主力軍之一,美的、海爾、海信等紛紛上馬機械手。據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透露,海爾已有四個工廠可以變成“黑燈工廠”,實現從大規模制造到大規模定制的智能制造轉型。
機械手加速商用化場景拓展
在“中國制造”向“中國創造”全面邁進的政策訴求以及產業升級的倒逼下,我國已連續3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械手市場。不過,相比日趨成熟的工業機械手,市場普遍認為服務機械手市場潛力更大。目前,“機器換人”進一步向餐飲、養老、金融、物流等行業蔓延。在我國去年的“雙11”中,快遞公司紛紛啟用了機械手分揀、無人機送貨等。而在國外,亞馬遜日前表示,該公司已在20個物流中心部署了4.5萬臺機械手;日本富國生命保險相互公司從2017年1月起將用“BMWatsonExplorer取代34名理賠人員。
機械手
2017年伊始,機械手領域即掀起新一輪熱潮,中外廠商紛紛布局服務機械手市場。在1月5日開幕的2017國際消費電子展(CES)上,百度、松下、LG、三星等廠商都展出了新款機械手產品。1月6日,A股上市公司保千里推出了商用服務機器大寶,可為餐飲、酒店、商超、金融、養老等行業打造智能全營銷平臺,替代重復性工作崗位。
1月6日晚間,美的集團公告稱,公司完成要約收購庫卡集團股份的交割工作,通過境外全資子公司MECCA合計持有庫卡集團3760.57萬股股份,約占庫卡集團已發行股本的94.55%。未來雙方有望共同開拓服務機械手藍海,帶動美的向傳感器、人工智能、智慧家居業務延伸,打造智慧家居集成系統化、生態鏈能力。
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《中國服務機械手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報告》顯示,全球服務機械手市場總值正以20%-30%速度增長,預計到2017年規模將達到461.8億美元,我國服務機械手市場規模也將達到240億元。
是否會引發失業潮
不過,機械手在帶來智能制造、提升生產率的同時,是否會引發大規模失業潮也備受關注。2016年1月,世界經濟論壇(WEF)發布預言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報告,預計到2020年,人工智能、機械手技術和其他技術變革將造成全球500多萬人失業。美國白宮近日發布的人工智能白皮書稱,未來10-20年間,將有9%-47%的工作受到威脅。
不過,波士頓咨詢公司(BCG)在名為《邁向2035:4億數字經濟就業的未來》的報告中表示,機器智能化并不能完全取代人,而是部分取代并提升效率。同時不可避免的是,未被機器取代的就業機會將更新其技能要求--在智能機器和數字技術尚無法發揮的領域產生價值:如高技術性、靈活處理和解決問題。
“不過,在人工智能經濟時代,整個社會也需要應時而動,政府決策者需要調整保障政策,推動社會就業結構升級;勞動者自身也需要提高專業技能,應對人工智能時代的挑戰。”專家認為,在用工缺口之下實施“機器換人”,現有工人雖無近憂,但應有遠慮,勞動者的職業技能提升是擺在政府、企業和勞動者個人面前的共同考題。
微信公眾平臺
魯公網安備 37021302000580號
網站地圖 技術支持:知道網絡